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
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傳說
唐玄奘前往西域求法,經過八百里沙漠,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中間無人,只有鬼怪,念任何經也不能降伏鬼怪,一念起心經,所有鬼怪都隱藏了,透過心經才得以到印度取經
心經解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通過修行六度中的般若,照見了五蘊皆空,然後化解了一切的煩惱痛苦
修行六度可以徹底解決痛苦和煩惱,然後證證明頓悟出五蘊皆空
六度
名稱 | 說明 |
---|---|
布施 | 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包含財物、佛法、消除恐懼等 |
持戒 | 遵守佛法不作諸惡 |
忍辱 | 「位高時不傲慢放縱」、「被侮辱時不屈/居於怨恨」以及「外界現象變化時不會痛苦煩擾」 |
精進 | 心靈思想與以身體力行去精進,「思考何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 |
禪定 | 心無雜念,身心輕安,能對治心散亂 |
般若 | 破除無明,遠離煩惱、邪見而得自在 |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
色受想行識,五蘊,五種聚集而成的元素,空並不是沒有,而是超越有和沒有,五蘊的運作沒有一個主體在主宰,只是因緣合再一起作用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 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五蘊
名稱 | 說明 |
---|---|
色 | 外在的物質環境,摸的到、看得到、佔有空間的物質 |
受 | 眾生的心理感受,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 |
想 | 眾生腦海中的思考 |
行 | 驅動眾生行為、動作的心理活動 |
識 | 人的感覺器官接觸到外部環境,所產生的識別產物,像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另外,還包括我們接觸到「感受、思想、行為」後所產生的「意識」 |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1. 什麼是五蘊
既然五蘊皆空,所以依且存在都是空的,沒有意義的
超越生和滅,超越垢和淨,超越增和減,只是因緣合,是種幻象
沒有五蘊,沒有六根六塵,沒有十八界,沒有十二因緣,沒有四聖諦,連十二個無法一切都否定
否定了佛陀的修行,若執著於佛陀的修行,不過就像從一個牢籠跳進了另一個牢籠
十二個無提醒我們要從一切的人為設定中解脫,要把自己放在一個無限的空虛之中,無所無求
跳出人類格局,站在無限的虛空中,再回到人類的時空後發現,有一種徹底解放的喜悅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2. 站在宇宙看地球,一切都會一目了然
當超越人類格局,不執著於任何的 教條
和 意識
,就可以做到 心無罣礙
沒有任何恐怖,沒任何顛倒夢想,達到徹底覺悟境界
執著
是產生痛苦的原因
眾生的苦難不外乎內外兩種,內
指的是身心,外
指的是外在環境因素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毀」求不得
「生老病死」身心的苦,「愛、別離、怨憎、毀」外在引起的痛苦
身心之苦就是把自己看成實體而造成的,執著於有情生命,總是在有所得心態下生活,只在乎自己是否擁有,得不到就痛苦
執著財富、地位、情感、信仰、生存的環境,執著需要擁有更多,由於執著,對一切都產生強烈的佔有慾,戀戀不捨,執著也同時帶給人生煩惱
看破世間是非,得失榮辱,無牽無掛,沒有執著,就沒有痛苦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歷來的佛,都是修行六度的般若,而達到無上正等正覺,引導我們解脫的般若智慧,是大神咒,是無等等咒,最後用般若波羅蜜多咒結束心經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吧,一起跨越過去這些執著,就能得到無比的空與快樂
認識世間萬物是不可得的,就能心無罣礙,就無恐怖,而遠離顛倒夢想,達到 涅槃
,永恆的幸福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