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關於公司上市 IPO 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關於公司上市 IPO 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關於公司上市 IPO 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什麼是上市?

原來 不公開 的公司把新股發行到交易所,這樣大家就可以在市場上公開進行買賣,就是上市

上市的好處是?

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為什麼不要上市?

關於公司上市 IPO 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圈錢(融資)

公司融資借錢的途徑,借來的錢要用到公司未來發展,對公司的發展好,可以容易借到資金幫助公司未來發展

套現

公司還沒上市前,創始團隊、早期投資人手裡有公司的股份,假設想拿這個股份去變現是很困難的,流動性很差,交易成本很高

公司上市交易成本就變低了,更容易把股票換成錢了

對於賣家: 股份賣出,不再投資

對於買家: 買入股份,投資公司,希望公司賺錢在未來獲益

對於早期投資人有好處,可以將早期投資的股票變現

名聲

公司聽起來好聽,對於面對消費者型的公司有巨大價值,大公司有信譽度

降低再融資成本

公司要發展,不是上市融資完就結束了,後面要持續不斷的融資來資金周轉,讓資金投入後能夠 在未來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之後還是會 跟銀行去貸款 ,或者在二級市場 再發股 或者是 發公司債

上市公司成熟度、信譽、訊息公開程度,對於借貸方是背書的資訊,借錢的成本就會降低,所以借錢的利率就會比較低

鎖定期 Lock-up Period

股票上市在一定時間內原有投資人是不能轉賣,避免段時間內影響公司股票行情,造成市場波動過大

一般鎖定期在幾個月至 2 年

大股東持股

公司大股東持股訊息都是公開的,大股東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外界關注,大股東持股代表 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指數

創始團隊拋售股票有可能會引起外界的恐慌,大股東拋售股票代表大股東都要變現跑了,不再投資公司,最了解公司營運狀況的大股東都要跑了,其他零股的小股東當然會害怕也要跟著跑,怕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公司營運不善消息,然後會造成連鎖的反應拋售股票,因為大家都要賣股票,反而導致公司股票大跌

公司不上市原因?

關於公司上市 IPO 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股權被稀釋

上市之前百分之百持有公司股票,是自己的公司想幹啥就幹啥,上市後股權被稀釋,大家都成為股東,未來公司有什麼其他的發展策略,都還是要看看這些股東們的意見,無法實現完全的自主權,甚至可能會被踢出公司

訊息揭露

上市之後有很多大眾投資人,為了保障大眾投資人他的投資安全,公司的財務訊息是要完全的公開,每季有季報,每年有年報,還要寫清楚公司未來發展展望及策略,大多數狀況,公司不太願意把自己公司訊息揭露全盤托出,把自己底細都告訴人家了,因為訊息內可能會涉及發展方法及商業策略,如果不寫又不行,股東會覺得你沒有規劃,公司未來可能發展不好,反而可能導致股價下跌,上市公司就要面對這些權衡取捨

但有些公司會因為為了訊息可以公開而上市,避免公司發展被謠言影響,導致其他投資人不願意投資,訊息公開謠言就不攻自破

時間金錢成本

在美國上市要一年至一年半,是個浩大的工程,有公司明年發展規畫可能就是要 準備上市,就知道上市流程有多繁瑣

開銷的部分許要找到投行,投行會拿走手續費,還要找律師會計師做整個準備工作,整個上市要花費的成本是很高的

上市規則要求嚴格,不是花錢花時間就一定能上市,還有無法上市的風險,上市掛牌對營利業績是有要求的,那斯達克會要求現金流、資產、收入,有些甚至要求上市就只能賺錢,所以很多短期內需要募資還沒賺錢的成長股就無法上市了,所以很多需要資金投入尚未營利的互聯網公司都跑到美國香港上市

未來維護管理成本

上市要揭露訊息,要準備季報年報,代表有人要負責每季每年去準備這些資料,準備好資料要給審計公司資料批審,所以還要審計的成本

財報要發布要有發布會公開訊息,訊息發出去後,大眾媒體、華爾街的分析員等人就會有問題,作為上市公司就得解釋這些問題讓大家放心,所以有專門的部門去處理這些公關事宜,就像是 投資者關係 IR(Investor Relations) 部門

短期利益綁架

公司會受到華爾街牽制和短期利益綁架,上市公司非常看好發展速度,不能有發展速度放緩的狀況,不能有一期的利潤減少,利潤減少會導致股價暴跌,所以會激勵管理階層把每一期的報表都做得好看,來迎合大眾,防止股價下跌

本來公司發展以長期目標,但一但上市,受到這些財報影響,就會更加注重短期財報上面的數字的短期利益,對於公司長期發展的一個成本

大公司的高階主管薪資通常跟股價掛勾,所以管理成就會更注重短期的表現,被短期利益所綁架,一但短期利益做不出來,甚至會做出一些造假騙局

上市公司得迎合華爾街,跟華爾街搞好關係,他們在買股票很少仔細研究財報發展策略做一個精妙分析,華爾街對公司評價不好,直接影響公司股價,大眾對公司預期開始下降,之後公司的信譽及借貸成本都會墊高,借不到錢了資金鏈可能會斷鍊,對公司影響重大

上市方式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開把股票發行出去

註冊制 Registration-Based IPO

代表市場:美國、香港

準備好上市資料進行審查,資料沒問題就可以上市

核准制 Approval-Based IPO

代表市場:中國

準備好上市資料進行審查,資料沒問題後,可能會再查公司背景,看公司體質到底行不行,能不能上市是證監會說算,公司只能蝦等

直接上市 (Direct Listing)

不找投行,直接把股票放到公開市場交易,不發新股,不融資,直接把原有股票放到市場上賣

一般公司要在大眾有一定的影響力,大家都知道這個公司買的是什麼,像是 Spotify、Slack、Coinbase 是走這個方式上市

借殼上市

一家私有公司收購一家上市公司,反向收購,私有公司把自己的業務裝到上市公司中,變相地把私有公司上市了

通常是原有上市公司發展沒有很好,有發展好的私有公司藉機收購,以私有公司達到上市的目的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Special Purpose Aquisition Company)

公司沒有業務,是一個空殼,空殼公司目標就是為了跟私有公司合併然後上市

市場上有投資大老或有名望的人建立一些空殼公司,市場上很多人對他們是有信任的,所以會買空殼公司的股票

對於私有公司合併空殼公司就可以不用走 IPO 整個複雜的程序,省去很多時間金錢成本,對於 SPEC 股票持有人來講,如果能找到優質的公司合併,合併後的股價就會往上,對於持股人也是很好的收益,和 IPO 流程相比,SPAC 流程會比較簡單,但 SPAC 風險也很大,所以也有很多訴訟事件發生

參考資料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