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 by 生活中的程式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 by 生活中的程式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 by 生活中的程式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 - 生活中的程式 - Facebook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

附圖很像在開玩笑,但其實我沒有……

============================

畢業十多年後回頭看選科系這件事:

  1. 最重要但很少人點出的選科因素:家庭背景
  2. 環境 (國家) > 選擇 (產業) > 努力 (職場表現)
  3. 這 30 年來只有電資薪水增幅能超過資產增值,其他產業全面走下坡。 https://www.facebook.com/CodeInLife/posts/pfbid0FLwP6Equo1caKquoLs6ZB6cr9b3KbUKAZQJp5b438XeyUnEy67kirsP53tGSEfZQl
  4. 興趣工作其實可以分開,金錢可以買到時間,而時間可以留給興趣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v2023 by 生活中的程式

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

【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1/4)】

一眨眼畢業十年,這十年間我學到最刻骨的教訓之一就是:

「環境大於選擇,而選擇又大於努力。」

上個月跟大學社團同學吃飯,他興高采烈的跟我說:努力這麼久,今年的年薪加年終總算有機會摸到百萬的邊緣,再過幾年有點存款後想要跟女朋友結婚。

在大學時他是個風頭盡出,不論是課業社團都非常用心投入,我們大家一致認為他以後必是人中龍鳳,而我是人中土豆。

家裡沒礦的我們,出社會立刻得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加上每個月例行房東太太您好這是這個月的房租。

更糟的是,他喜歡的領域在就業跟薪資上並不強勢,工作十年的薪水至今還少科技業新人一大截。

念書時總覺得興趣一定可以戰勝金錢,後來發現其實金錢可以買到時間,而時間可以留給興趣。

我問他: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還會選一樣的職涯嗎?

他告訴我:應該不會,他為了往上爬這十年實在犧牲太多太多,回頭卻只有科技業新人三分之二的價值。

打開Tech job或升學版,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因為在臺灣,決定薪資高低的最大因素並不是人格特質或努力多寡,而是所在的產業。

如果把產業選擇比成職涯賽道,常常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選擇的路剛好就是上坡。

不過若是你恰好選擇了一條下坡賽道,那恭喜你,你連躺平都滾的比別人跑步還快。

口說無憑,附圖是從主計處抓各行業的薪資指數,你可以看到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在這二十年間薪資幾乎翻倍,遠遠把物價指數拋在後頭,這兩個產業也是俗稱的「科技業」,在科技業你不用很優秀,即便保持平庸你也可以慢慢積累出對等的回報。

但若你處在傳產、服務業或其他產業,那麼薪資的成長跟物價指數大致平行,但物價指數的問題是不計入資產價格,也就是真實的房價、股票的漲幅又高出物價指數一大截。再加上節節高升的勞健保,這些行業的年輕人註定生活過得越來越苦,更慘的是苦海無涯沒有盡頭。

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

【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2/4)】

畢業十年學到的事情

一眨眼畢業十年,這十年間我學到最刻骨的教訓之二就是:

「不要隨便相信上司的話,即便他聽起來再誠懇也是。」

我以前當過學校職涯手冊的採訪記者,那時我負責採訪一個專門幫大老闆打商業訴訟的律師,他在受訪時曾問我你覺得老闆用人最重視什麼?

他告訴我:「忠誠」(我原本想用「忠誠」當標題,但想了想有點不適合。)

所以我有一陣子也這麼覺得,只要努力付出,下次升遷老闆一定看的到我。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真的很菜。

H 是我最要好的大學同學之一,他也是個奇耙,我記得有一個暑假他跑去冷凍空調行打工,在那個台大學生幾乎都是接家教的時候非常少見,後來他興沖沖跟我說他發現台灣冷凍空調敢拚其實是個好工作,洗冷氣一次1500起跳,每台最多一個小時,夏季敢拚一天洗個七八台不是問題,他老闆做這個買了萬隆路上四間房子。

然後老闆還很尬意他,一直問他有沒有女朋友想把女兒嫁給他 XD

後來畢業後他到了某家噴槍進口商工作,一大部分科技廠的噴槍都是它們公司進口的,一年光靠進出口賺個幾千萬不是問題。

因為公司的主要業務都是單純進出口,需要的能力也很固定,所以整間公司他同時是最年輕加上學歷最高的,而老闆當時也六十多歲準備退休。

老闆的兩個兒女都很優秀,一個在 IBM 工作 、一個醫生,總之都沒有打算要回來繼承家業,於是他看 H 這麼年輕有活力又積極,就打算幾年後退休把公司給他經營。

跟上份工作的冷空調行最大的差別是:這次的老闆女兒已婚(誤

於是他就領著三四萬的薪水在公司待著好多年,這些年全心為公司付出,反正有一天也要換他上去掌舵,現在辛苦一點又何妨。

轉眼八年後快30,他等待的那一天始終沒有到,但歲月不饒人,老闆遲遲沒有要交班的意願,一等再等後他選擇放棄並轉到美國進修尋求機會。 至於當初老闆的承諾呢?就像年少的曖昧一樣,一問就啪,沒了。

八年,整整畢業後八年最精華、最有活力的青春就這樣無聲無息消失,而他用了整整八年來學這個教訓。

Reference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