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復如是,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
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传说
唐玄奘前往西域求法,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只有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伏鬼怪,一念起心经,所有鬼怪都隐藏了,透过心经才得以到印度取经
心经解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通过修行六度中的般若,照见了五蕴皆空,然后化解了一切的烦恼痛苦
修行六度可以彻底解决痛苦和烦恼,然后证证明顿悟出五蕴皆空
六度
名称 | 说明 |
---|---|
布施 | 把自身所拥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包含财物、佛法、消除恐惧等 |
持戒 | 遵守佛法不作诸恶 |
忍辱 | 「位高时不傲慢放纵」、「被侮辱时不屈/居于怨恨」以及「外界现象变化时不会痛苦烦扰」 |
精进 | 心灵思想与以身体力行去精进,「思考何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 |
禅定 | 心无杂念,身心轻安,能对治心散乱 |
般若 | 破除无明,远离烦恼、邪见而得自在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舍利子。
色受想行识,五蕴,五种聚集而成的元素,空并不是没有,而是超越有和没有,五蕴的运作没有一个主体在主宰,只是因缘合再一起作用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五蕴
名称 | 说明 |
---|---|
色 | 外在的物质环境,摸的到、看得到、佔有空间的物质 |
受 | 众生的心理感受,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 |
想 | 众生脑海中的思考 |
行 | 驱动众生行为、动作的心理活动 |
识 | 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到外部环境,所产生的识别产物,像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另外,还包括我们接触到「感受、思想、行为」后所产生的「意识」 |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1. 什麽是五蕴
既然五蕴皆空,所以依且存在都是空的,没有意义的
超越生和灭,超越垢和淨,超越增和减,只是因缘合,是种幻象
没有五蕴,没有六根六尘,没有十八界,没有十二因缘,没有四圣谛,连十二个无法一切都否定
否定了佛陀的修行,若执着于佛陀的修行,不过就像从一个牢笼跳进了另一个牢笼
十二个无提醒我们要从一切的人为设定中解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无限的空虚之中,无所无求
跳出人类格局,站在无限的虚空中,再回到人类的时空后发现,有一种彻底解放的喜悦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2. 站在宇宙看地球,一切都会一目了然
当超越人类格局,不执着于任何的 教条
和 意识
,就可以做到 心无罣碍
没有任何恐怖,没任何颠倒梦想,达到彻底觉悟境界
执着
是产生痛苦的原因
众生的苦难不外乎内外两种,内
指的是身心,外
指的是外在环境因素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毁」求不得
「生老病死」身心的苦,「爱、别离、怨憎、毁」外在引起的痛苦
身心之苦就是把自己看成实体而造成的,执着于有情生命,总是在有所得心态下生活,只在乎自己是否拥有,得不到就痛苦
执着财富、地位、情感、信仰、生存的环境,执着需要拥有更多,由于执着,对一切都产生强烈的佔有慾,恋恋不捨,执着也同时带给人生烦恼
看破世间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没有执着,就没有痛苦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历来的佛,都是修行六度的般若,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引导我们解脱的般若智慧,是大神咒,是无等等咒,最后用般若波罗蜜多咒结束心经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去吧,一起跨越过去这些执着,就能得到无比的空与快乐
认识世间万物是不可得的,就能心无罣碍,就无恐怖,而远离颠倒梦想,达到 涅槃
,永恆的幸福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