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hris Chow on Unsplash
好球帶大小定義
好球帶 | 定義 |
---|---|
最高點 | 打者肩膀 與腰部 的中間線 |
最低點 | 打者膝蓋 位置 |
最左方 | 本壘板 左方 |
最右方 | 本壘板 右方 |
為什麼裁判的好球帶不一樣?
原因 | 說明 |
---|---|
球員身高體型差異 | - 好球帶的最高點 與最低點 會隨著球員身高體型而有不同好球帶高度,因為不同身高體型的球員 肩膀 、腰部 與膝蓋 的位置不同- 身高越低有可能好球帶 最高點 與最低點 範圍越窄,導致好球帶高度變小 |
裁判主觀性 | - 每位裁判對於好球帶會依照打者身高體型不同去做調整 - 不同裁判對於不同身高體型的球員 肩膀 、腰部 與膝蓋 的位置理解可能不同。- 有些裁判可能會對於某些區域更寬容或嚴格,造成好球帶出現的「變形蟲」情況 |
為什麼好球帶不能固定大小,要依照球員的球員身高體型去判定?
原因 | 說明 |
---|---|
個體差異 | - 如果好球帶被固定為一個標準大小,則可能對某些球員不公平 - 較矮的球員 可能會發現他們的好球帶過高- 較高的球員 可能會覺得好球帶過低 |
比賽公平性 | - 好球帶是根據打者在準備揮擊時的姿態來決定的 - 裁判需要考慮到打者的實際情況,以確保每位打者都能在合理範圍內獲得公平的比賽機會 - 如果好球帶被固定,則可能會造成一些打者在面對投手時處於不利地位 |
裁判的主觀判斷 | - 裁判在比賽中負責判定好球帶,他們會根據打者的身高和姿勢來進行判斷 - 這種主觀性使得每位裁判可能對相同情況做出不同判決,因此,靈活的好球帶能夠更好地反映出每位打者的特點和需求 |
影響比賽結果 | - 某些投手可能會因為固定的好球帶而無法有效地投出他們最擅長的球路,從而改變比賽的走向 - 固定好球帶將無法反映出投手和打者之間真正的競爭 |
依據每位球員的身高和體型來判定好球帶,不僅能夠確保比賽公平性,也能更好地適應不同打者的需求,從而提升比賽的整體品質。
好壞球判定
好球的判定
定義 | 是否在好球帶 | 說明 |
---|---|---|
揮棒卻未擊中 | O / X | 不管有無在好球帶內,揮棒卻未擊中,會判定為好球 |
未揮棒 | O | 球投入好球帶,未揮棒也會被判為好球 |
界外球 | O / X | - 不管有無在好球帶內,把球打成界外球,會判定為好球 - 但當 2 好球時打出界外球不算出局 |
壞球的判定
當一名打者累積到 4 個壞球時,他會被保送到一壘
定義 | 是否在好球帶 | 說明 |
---|---|---|
未揮棒 | X | 球未進入好球帶,且未揮棒,會判定為壞球 |
特殊好球狀況
狀況 | 說明 |
---|---|
2 好球後觸擊短打造成的界外球 | 視為第3好球,打者三振出局,壘上跑者不得進壘 |
投手投出的球擊中打者,但打者被裁判認定有出棒 | 則無論球數為何均記 1 好球,而非觸身球 |
如果打者因故在主審喊比賽進行的同時,未及時或不肯進入打擊區 | 則投手投出去的球,無論實際上是否落於好球帶,主審均得宣告為好球 |
為什麼不用電子好球帶去判定?
電子好球帶優點
優點 | 說明 |
---|---|
一致性 | 電子好球帶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判決,減少了裁判主觀判斷造成的變化,能夠更一致地判定好球與壞球 |
減少爭議 | 透過科技輔助,可以降低因裁判判決不當而引起的爭議,讓比賽更公平 |
減輕裁判壓力 | 裁判可以專注於其他比賽管理任務,而不必承擔所有好壞球的判斷壓力 |
數據分析 | 電子系統能夠提供詳細的數據分析,有助於教練和球員改進策略 |
電子好球帶缺點
缺點 | 說明 |
---|---|
技術限制 | 電子系統可能無法準確識別某些邊緣情況: - 投了一顆垂直系變化球,削到好球帶之後落地 - 一顆橫向變化球從好球帶最邊邊削過去,之後橫移到右打區。 以上這樣的狀況下,即使是好球,但大部分裁判都不會判定為好球 |
依賴性問題 | 過度依賴電子系統可能使裁判失去靈活性和判斷能力,並可能影響比賽的流暢性 |
不完美的結果 | 即使是電子系統,也可能出現錯誤,例如在某些情況下認定為好球而實際上應為壞球 |
電子好球帶在提供一致性和減少爭議方面具有潛力,但也面臨著適應性、技術限制和依賴性等挑戰。在未來的棒球比賽中,如何平衡這些優缺點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