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hris Chow on Unsplash
出局的判定方式
出局方式 | 英文 | 說明 |
---|---|---|
三振 | Strikeout | 當打者 面對三個好球而未能擊中時,即被判為三振出局。 |
接殺 | Fly out | 打者 擊出的高飛球被守備隊員 在球未落地前接住,則打者 被判接殺出局。 |
封殺 | Force out | 當跑者 在進壘過程中被守備隊員 持球碰觸,或在**強迫進壘的情況下(如打者上壘後其他跑者 必須向前進)**被守備隊員 持球觸及,即為封殺出局。 |
觸殺 | Tag out | 當跑者 未踏於任何壘位,而遭守備隊員 以持球手或手套觸碰時,則該跑者被觸殺出局。 |
刺殺 | Put out | 當打者 擊出滾地球,守備隊員 在跑向一壘之前將球傳向一壘或自踩一壘壘包,則打者被刺殺出局。 |
阻殺 | Caught Stealing | 防守方的捕手 成功阻止跑者 在盜壘時安全上壘 |
夾殺 | Run Down | 防守方的內野手 在兩個壘包之間進行夾擊,使跑者 出局 |
三振 Strikeout
By own work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37483
當打者未能成功擊中投手投出三個進入好球帶的球而被判出局
在統計上,三振通常以縮寫「SO(Strikeout)」表示,並用「K」來記錄
三振的類型
類型 | 英文 | 說明 |
---|---|---|
正 K | Strikeout | 當打者揮空第三個好球時,即使捕手未能接住該球,打者仍然被判為出局 |
倒 K | Looking Strikeout | 當打者面對第三個好球時未揮棒,且該球進入好球帶 |
三振的重要性
對象 | 說明 |
---|---|
對於投手來說 | 顯示其投球能力和壓制打者的能力。高奪三振率通常意味著該投手具備強大的投球技巧。 |
對於打者而言 | 被三振則顯示出他在該次打擊中的失誤,可能影響其心理狀態和後續表現。 |
不死三振是什麼意思?
不死三振(Uncaught third strike)是指打者面對第三個好球時,捕手未能成功接住這個球(球落地或捕手失誤),打者可以嘗試向一壘跑。
如果打者在捕手傳球至一壘之前安全上壘,則該打者仍然被記錄為三振,但不增加出局數。
不死三振觸發條件
條件 | 說明 |
---|---|
空壘或二出局 | 不死三振的規則只在一壘空著或有二出局的情況下適用 如果一壘上有跑者且出局數少於兩人,則打者將被判為出局。 |
活球 | 不死三振的情況下,球仍然被視為活球,這意味著比賽可以繼續進行。 |
接殺 Fly out
當打者擊出球後,無論是界內球還是界外球,只要該球在落地之前被守備方的球員(例如外野手或內野手)用手或手套接住,則該打者立即判定為出局。
當發生接殺時,原本在壘上的跑者必須回到各自的壘包,這可能影響他們的跑壘策略。
例如,如果打出外野高飛球時跑者在三壘,當打得夠遠時,他們可能會選擇冒險回本壘得分
類型 | 英文 | 說明 |
---|---|---|
高飛球接殺 | Fly Out | 打者擊出的高飛球在界內被接住 |
界外球接殺 | Foul Out | 打者擊出的球在界外區域被接住 |
平飛球接殺 | Line Out | 打者擊出的平飛球被接住 |
內野高飛球接殺 | Pop Out | 打者擊出的內野高飛球被內野手接住 |
高飛犧牲打 | Sacrifice Fly | 當有跑者在壘上,打者擊出高飛球被接殺,但跑者仍然可以回本壘得分 |
內野高飛球立即判定出局的原因是?
內野高飛球(Infield Fly)是一項棒球規則,主要用於保護攻擊方,防止防守方利用故意漏接內野高飛球來製造雙殺。
原因 | 說明 |
---|---|
防止取巧 | 內野高飛球規則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守備方故意漏接飛球來製造雙殺。如果沒有這項規則,守備方可能會利用這種策略來獲得額外的出局數。 |
裁判主觀判斷 | 當打者擊出內野高飛球時,裁判需要根據其主觀判斷認為該球在正常情況下會被內野手接殺。如果裁判認為這個球是可以被內野手以普通守備行為接獲的,則應立即宣告為內野高飛球,打者出局。 |
保護跑壘員 | 當內野高飛球被宣告時,跑壘員可以安全地站在原本的壘位上,而不必冒險進壘。這樣可以減少跑壘員因為守備方策略而受到的損失,並確保他們有機會繼續參與比賽。 |
立即宣告的重要性 | 根據規則,裁判必須立即宣告內野高飛球,以便讓攻守雙方清楚當前狀況。延遲宣告可能會造成混亂,影響比賽進行。裁判不應該等到確定內野手是否能接住球後才宣判,因為這樣會違反規則的精神。 |
特定情境下適用 | 內野高飛球的規則僅在無人或一人出局且一、二壘有跑者或滿壘的情況下適用。在這種情況下,裁判更容易判斷是否符合內野高飛球的條件。 |
封殺 Force out
當跑壘員被迫進入下一個壘包,而防守方的球員在跑壘員到達壘包之前持球觸碰該壘包時,該跑壘員即被判出局。
情境 | 狀況 | 跑壘員到達壘包之前出局方式 |
---|---|---|
打者擊出球落地 | 打者成為跑壘員跑向一壘 | - 球傳到一壘壘包 - 守備球員踩上一壘壘包 |
打者擊出球落地 | 一壘跑者強迫前進到二壘 | - 球傳到二壘壘包 - 守備球員踩上二壘壘包 |
打者擊出球落地 | 二壘跑者強迫前進到三壘 | - 球傳到三壘壘包 - 守備球員踩上三壘壘包 |
打者擊出球落地 | 三壘跑者強迫前進到本壘 | - 球傳到本壘壘包 - 守備球員踩上本壘壘包 |
觸殺 Tag out
當防守球員持球觸碰到未踩壘的跑壘員時,該跑壘員即被判定為出局
通常發生在跑壘員試圖回到原本的壘位或在兩個壘包之間時
情境 | 原因 | 觸殺方式 |
---|---|---|
跑者回壘 | 當跑者因為飛球被接殺而需要回到原來的壘位時 | 跑者在返回過程中被防守球員持球觸碰,則該跑者會被判出局 |
夾殺 | 當有兩名防守球員在兩個壘包之間進行夾擊 | 觸碰正在移動的跑者 |
滾地球 | 如果打者擊出滾地球,且跑者在進壘過程中未能踩上壘包 | 被防守方持球觸碰,則該跑者會被判出局 |
刺殺 Put out
當防守球員使跑壘員或擊球員直接出局時,這種行為稱為刺殺
情境 | 說明 |
---|---|
打者擊出滾地球 | 在跑向一壘之前被守備球員接到並傳球至一壘,或者守備球員自己踩上壘包 |
盜壘或擊球後前進壘包 | 當跑者在進壘過程中被守備球員持球觸碰 |
阻殺 Caught Stealing
By Minda Haas Kuhlmann from Omaha - An out at 2nd,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2060404
防守方的捕手
成功阻止跑者
在盜壘時安全上壘的行為,在跑者到達壘包之前觸碰到他,使該跑者出局
阻殺通常以縮寫「CS」
表示,並作為捕手防守能力的一個指標。
捕手的阻殺率(即成功阻止盜壘的比例)是評估其防守表現的一個重要數據。
阻殺的過程
過程 | 說明 |
---|---|
盜壘嘗試 | 當跑者決定盜壘時,他會在投手投球的瞬間開始向下一個壘包移動 |
捕手反應 | 捕手必須迅速接住投手的投球,並準確快速地將球傳向目標壘包(二壘或三壘) |
守備球員接球 | 接球的守備球員需要在跑者到達之前接住球並觸碰到跑者 |
判定出局 | 如果守備球員在跑者到達之前成功觸碰到他,則該跑者被判為出局 |
阻殺的重要性
重要性 | 說明 |
---|---|
防守策略 | 阻殺是捕手和防守隊伍的一個重要防守策略,可以有效減少對方得分機會 |
心理影響 | 成功的阻殺不僅能鼓舞防守隊伍士氣,還可能對攻擊方造成心理壓力,使他們在未來的盜壘嘗試中更加謹慎 |
夾殺 Run Down
夾殺(英語:Run Down 或 Pickle)是棒球比賽中的一種情況,指的是防守方在兩個壘包之間進行的夾擊行為,目的是將試圖返回或前進的跑者觸殺出局
夾殺的過程
過程 | 說明 |
---|---|
跑者移動 | 跑者可能因為打者擊出球而嘗試進壘,或因為其他原因而在壘包之間移動 |
防守反應 | 防守隊伍會迅速協調,派出一名或多名球員在兩個壘包之間形成夾擊 |
觸殺行動 | 防守球員會不斷傳球,以保持對跑者的壓力,並試圖在適當時機觸碰到該跑者,使其出局 |
夾殺的重要性
重要性 | 說明 |
---|---|
戰略性 | 夾殺是防守方的一項重要策略,可以有效地阻止攻擊方得分。成功的夾殺不僅能使跑者出局,還能影響攻擊方的士氣。 |
心理影響 | 當發生夾殺時,攻擊方的跑者可能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這可能影響他們未來的跑壘決策。 |
打者出現犯規行為出局
犯規行為 | 說明 |
---|---|
妨礙守備 | 打者故意阻礙守備球員的行動,可能導致打者被判出局 |
跑壘偏離 | 跑者在跑壘過程中偏離原本的跑壘路線過遠(例如超過三呎線),即使未被觸碰也可被判出局 |
跑壘越位 | 後位跑者在跑壘時超越前位跑者,後位跑者被判出局 |
打擊區外擊球 | 打者在打擊時單腳或雙腳完全站在打擊區範圍以外,將被判出局 |
妨礙捕手 | 打者在投手投球時故意妨礙捕手的防守或傳球,可能導致出局 |
與跑壘指導員碰觸 | 跑者與跑壘指導員有肢體碰觸時,無論故意與否,均應被宣告出局 |
打擊順序錯誤 | 如果進攻方打擊順序錯誤,防守方可提出促請裁決,使非正位打者被判出局 |
未履行返回義務 | 跑者在飛球被接殺時未履行返回原壘位的義務,提前進壘將被判出局 |
發生衝突 | 打者或跑者與守備球員發生身體接觸,可能導致出局 |
非法改造球棒 | 使用未經聯賽認證的球棒進行打擊,將被判出局 |
常見問題
刺殺(Put out)與封殺(Force Out)及觸殺(Tag Out)的差異是?
項目 | 刺殺 (Put out) | 封殺 (Force out) | 觸殺 (Tag out) |
---|---|---|---|
定義 | 防守球員使跑壘員或擊球員直接出局的行為。 | 當跑壘員被迫進入下一個壘包,防守球員在跑壘員到達之前持球觸碰該壘包,使其出局。 | 防守球員持球觸碰未踩壘的跑壘員,使其出局。 |
發生情境 | 通常發生在接殺、三振或其他情況下,防守球員持球使對方出局。 | 發生在打者擊球後,原本在壘上的跑者必須前進到下一個壘包的情況。 | 發生在跑者未踩上任何壘位時,防守球員觸碰該跑者。 |
例子 | 捕手接到三振的最後一球,或內野手接到滾地球並傳至一壘使打者出局。 | 打者擊出滾地球,原本在一壘的跑者必須前進到二壘,防守隊伍在一壘觸碰該壘包使打者出局。 | 跑者試圖回到本壘時被捕手持球觸碰,或在兩個壘包之間被觸碰。 |
Reference
- 三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接殺 (棒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刺殺 (棒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封殺 (棒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不死三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好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出局 (棒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Outfield Mechanics/Play
- Breaking Down the Science of the Stolen Base | Smithsonian
- 得分 (棒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棒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Baseball5_Rulebook_CHN.pdf
- 論內野高飛球規則、實際判決與常見錯誤 - 棒球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 棒球各種殺,聽得霧煞煞啊-與凝同行-抗凝藥師的分享空間|痞客邦
- Stolen base - Wikipedia
- Rundown - Wikipedia
- 內野高飛球 - 台灣棒球維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