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人團制度 Electoral College
538 張選舉人票=(50 個州 * 2 名參議員 = 100 名參議員)+(眾議員總數為 435 名)+(首都華盛頓特區 3 張選舉人票)。
美國總統選舉採用選舉人團制度,而非直接普選,這是一種獨特的間接選舉方式。這個制度的設計和運作如下:
制度 | 說明 |
---|---|
選舉人票分配 | 每個州的選舉人票數等於該州在國會的席位總數(參議員加眾議員),總共 535 張票,再加上華盛頓特區 3 個席次,共有 538 張選舉人票。 |
州內投票 | 選民在各州投票選擇總統候選人。 |
贏者全拿 原則 |
除內布拉斯加州 和緬因州 外,大多數州採用 “贏者全拿"制,即在該州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 |
選舉人投票 | 各州選舉人在選舉後集會,按照該州的投票結果投票給總統候選人。 |
獲勝門檻 | 獲得270張或以上選舉人票的候選人當選總統。 |
選舉人團制度的設計原因
原因 | 說明 |
---|---|
聯邦制平衡 | 保護小州權益,避免人口眾多的大州主導選舉 |
地域平衡 | 確保候選人關注不同地區的利益,而非只專注於人口密集區 |
防止票源分散 | 鼓勵形成強大的全國性政黨 |
然而,這個制度也引發爭議,主要批評包括可能導致普選票獲勝者落選,以及使候選人過度關注少數搖擺州。
儘管如此,由於修改需要修憲,且小州可能反對,因此短期內改變這一制度的可能性不大。
選舉人團制度的爭議
爭議 | 說明 |
---|---|
違背 “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原則 | 由於各州選舉人票數與人口並不完全成正比,導致小州選民的票值相對較高。例如,懷俄明州每張選舉人票代表的選民數遠少於加利福尼亞州 |
可能出現普選票多但落選的情況 | 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獲得全國普選票較多的候選人反而落選的情況。如 2016 年希拉蕊獲得的普選票比川普多近 300 萬張,但仍然落選 |
贏者全拿 制度的不公平 |
大多數州採用"贏者全拿"制,即使候選人在該州僅以微弱優勢獲勝,也能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這可能無法真實反映選民意願 |
過度關注搖擺州 | 候選人往往將競選資源集中在少數關鍵搖擺州,而忽視其他州的選民需求 |
強化兩黨制 | 選舉人團制度使得第三黨候選人難以獲得足夠選舉人票,從而鞏固了兩黨制 |
選舉人可能"失信” | 雖然極為罕見,但理論上選舉人可以不按照該州選民的意願投票 |
制度過於複雜 | 相比直接普選,選舉人團制度較為複雜,增加了選民理解的難度 |
可能導致選舉結果延遲 | 在選情膠著的情況下,可能需要等待關鍵州的計票結果,延遲最終結果的確定 |
儘管存在這些爭議,但由於修改選舉人團制度需要修憲,且小州可能反對改變,因此短期內改革的可能性不大。
支持者認為,這一制度有助於維護聯邦制平衡,並迫使候選人關注不同地區的利益。
為什麼要用贏者全拿的機制,而不要按照政黨得票比例分配?
美國採用"贏者全拿" (winner-take-all)
的選舉人團制度有幾個主要原因
原因 | 說明 |
---|---|
強化聯邦制 | “贏者全拿"制度使得每個州都很重要,即使是人口較少的州也不會被忽視。這有助於平衡大州和小州的利益,符合美國聯邦制的精神 |
避免票源分散 | 這種制度鼓勵形成強大的全國性政黨,避免選票過度分散。在各州內,只需獲得相對多數就可贏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 |
簡化選舉結果 | “贏者全拿"制使得選舉結果更加明確,減少了計票和分配選舉人票的複雜性 |
保護小州權益 | 即使是人口較少的州也至少有 3 張選舉人票,這確保了小州在選舉中的發言權 |
儘管存在這些爭議,由於修改需要修憲,且小州可能反對改變,因此短期內改變這一制度的可能性不大。
常見問題
為什麼首都華盛頓特區有 3 張選舉人票?他們要怎麼決定要投給誰?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英語:Washington, D.C.),正式名稱為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
,簡稱華盛頓特區
、華盛頓(Washington)
或特區(the District)
項目 | 說明 |
---|---|
選舉人票法源 | 1961 年通過的第 23 條憲法修正案賦予華盛頓特區 3 張選舉人票,使其在總統選舉中擁有發言權 |
投票方式 | 特區居民可以像其他州的公民一樣參與總統選舉投票 |
“贏者全拿"制 | 華盛頓特區採用 “贏者全拿” 制,即在特區獲得最多普選票的候選人將獲得全部 3 張選舉人票 |
歷史投票傾向 | 自 1964 年獲得選舉權以來,華盛頓特區在每次總統選舉中都將選舉人票投給了民主黨候選人 |
人口特徵影響 | 特區人口以非裔美國人為主,且多為聯邦政府僱員,這些因素使其長期傾向支持民主黨 |
華盛頓特區的 3 張選舉人票雖然數量不多,但其分配方式反映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複雜性,以及確保首都地區在總統選舉中有發言權的努力。
如果改為直接選舉,美國總統選舉會如何改變?
如果美國改為直接選舉總統,可能會帶來以下幾個重大變化
可能變化 | 說明 |
---|---|
候選人競選策略的改變 | 候選人將更專注於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地區,而不是現在的搖擺州。競選活動會更加全國化,不再過度集中在少數關鍵州 |
每一票的價值相等 | 不再出現普選票數多但輸掉選舉的情況。小州選民的投票權重將降低,大州選民的影響力將增加 |
簡化選舉程序 | 不再需要複雜的選舉人分配和計票過程。選舉結果可能更快確定 |
減少爭議 | 避免選舉人票和普選票結果不一致的爭議。降低選舉舞弊的可能性和影響 |
政黨策略調整 | 政黨可能更注重吸引全國性的中間選民,而非特定州的選民 |
小州利益可能受到忽視 | 候選人可能較少關注人口稀少的小州議題 |
美國彈劾總統的流程步驟是什麼?
美國彈劾總統的流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參議院
和眾議院
的參與,以下是彈劾總統的主要步驟
步驟 | 負責機構 | 行動 | 要求 |
---|---|---|---|
1 | 眾議院 | 提出彈劾案 | 任何眾議員 可提出 |
2 | 眾議院司法委員會 | 調查並起草彈劾條款 | 委員會多數通過 |
3 | 眾議院全體 | 表決彈劾條款 | 1/2 多數 (218票) 通過 |
4 | 參議院 | 進行審判 | 由首席大法官 主持 |
5 | 參議院 | 聽取證詞和辯論 | - |
6 | 參議院 | 表決是否定罪 | 需 2/3 多數(67票) 同意 |
7 | (如果定罪) | 總統被免職 | 立即生效 |
- 彈劾案由
眾議院
發起,但最終審判權在參議院
。 眾議院
通過彈劾案只需1/2 多數 (218票)
,但這只是正式指控,不等同於定罪。參議院
進行實質審判,需要2/3 多數 (67票)
才能定罪並罷免總統。- 整個過程中,
眾議院
扮演 “檢察官"角色,而參議院
則是 “法官和陪審團”。 - 即使
眾議院
通過彈劾案,如果參議院
未能達到定罪所需的2/3 多數 (67票)
,總統仍可留任。 - 歷史上,有三位美國總統被
眾議院
彈劾,但都未被參議院
定罪。
這個過程設計旨在確保彈劾權不被輕易濫用,同時也為嚴重違法或失職的總統設立了罷免機制。
美國歷史上有哪些總統被彈劾?
總統 | 任期 | 是否成功 | 彈劾原因 |
---|---|---|---|
安德魯·強森(Andrew Johnson) | 1865年至1869年 | 否 | 強森因為違反《官員任職法》而遭到彈劾,主要是因為他在未經參議院同意的情況下解雇了陸軍部長埃德溫·斯坦頓。1868年,眾議院通過了彈劾條款,但在參議院的審判中,強森以一票之差被宣告無罪,未被罷免。 |
理查德·尼克森(Richard Nixon) | 1969年至1974年 | - | 尼克森在 1974 年面臨彈劾程序,但他在眾議院投票前選擇辭職,因此沒有正式被彈劾。尼克森的辭職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任內辭職的總統。 |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 | 1993年至2001年 | 否 | 柯林頓因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路易斯基的緋聞而被彈劾,主要指控包括作偽證和妨礙司法。1998年,眾議院通過了兩項彈劾條款,但在參議院的審判中,他被判無罪,未被罷免。 |
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 | 2017年至2021年 | 否 | 川普兩次遭到彈劾。第一次是在 2019 年,因為他被指控濫用權力和妨礙國會調查;第二次是在 2021 年,因為他被指控煽動叛亂。兩次彈劾均未在參議院獲得足夠的支持以達到定罪所需的 2/3多數 (67票),因此都未被罷免。 |
美國總統的繼承順位是什麼?
美國總統的繼承順位如下
順位 | 人選 |
---|---|
1 | 副總統 |
2 | 眾議院議長 |
3 | 參議院臨時議長 |
4 | 國務卿 |
5 | 財政部長 |
6 | 國防部長 |
7 | 司法部長 |
8 | 國土安全部長 |
9 | 內政部長 |
10 | 農業部長 |
11 | 商務部長 |
12 | 勞工部長 |
13 |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 |
14 | 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 |
15 | 交通部長 |
16 | 能源部長 |
17 | 教育部長 |
18 | 退伍軍人事務部長 |
19 | 其他內閣部長(按部門成立時間排序) |
這個順位安排的主要考量是:
副總統
是與總統
一同民選產生的,具有最高的民主正當性。副總統
平時就是總統
的輔佐,最了解國家大事,可以確保政策的連續性。- 憲法明確規定
副總統
為第一順位繼承人。 眾議院議長
雖然是民選,但並非全國選舉產生,正當性稍低於副總統
。- 這種安排可以確保行政權力的平穩過渡。
只有在副總統
也無法履職的情況下,才會由眾議院議長
繼任。這種設計旨在確保政府運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Reference
- 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美國國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美國大選:歷史上五位輸了選票卻入主白宮的總統 - BBC News 中文
-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詳解:運作機制與爭議何在?|白宮之路 選舉人團制|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875集 20241030 - YouTube
- 特派員精華|美國選舉人團制 有何爭議|公視 #獨立特派員 #Shorts - YouTube
- 美國選舉制度一篇看懂!搖擺州、人團、贏者全拿、通訊投票是什麼?|美國大選2024
- 美國總統大選2024怎麼選?一文搞懂選舉制度與票數計算 | 遠見雜誌
- 美國大選・懶人包|一文讀懂選制:何謂選舉人票、搖擺州分? 何時有結果?|Yahoo
- ElectoralCollege2024 - 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File:ElectoralCollege2024.svg - Wikimedia Commons
- 美國人為什麼不搞總統直選 ▶ 選舉人團制度的歷史由來 - YouTube